不凡的小说网
不凡的小说网 > 大明国师 > 第632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32节

 

“慎言!”杨荣怒斥道。

如今三杨还是所谓的“幼年体”,政治上并没有完全成熟,说白了都是年轻人,很多事情看问题的角度和处理事情的方式,跟六七十岁时候成熟的状态肯定是不一样的。

杨士奇轻哼一声,不再吭声,显然是默许了他的言论。

室内难堪的气氛持续了半晌,杨荣道:“倒也不是没有好办法,我们可以把某些的消息透露给一些人,让他们自己做选择,如此一来,即使他们想要进步,那也得拥护大皇子。”

“你说京察?”

杨溥道:“那也不妥,上次的那个和尚的事情刚过去多久?倘若有人觉得,我们是在故弄玄虚,他们会更恨大皇子。”

杨士奇笑呵呵道:“不至于不至于。”

杨溥道:“那么,伱有良策吗?”

杨士奇微微一怔,旋即笑道:“在下确实想到了一个办法。”

杨溥追问道:“哦?什么办法?”

杨士奇对着二人,低声缓缓说了几句话。

“如何煽动?”

这时候杨荣却道:“天下人,不是傻瓜。”

“咱们不妨让事情变得简单起来。”

杨士奇又说了几句,杨溥听到这番话,沉吟起来,不停地点头赞叹。

杨溥道:“这个主意很妙,不知道该如何称呼?釜底抽薪?还是驱虎吞狼?”

杨士奇哈哈笑了两声,道:“左右不过是设置一个标杆。”

礼物

三杨如何计较自不必提,秀才造反尚且三年不成,内阁这些人离了朱高炽,眼下还真就半点能量没有。

考成法的结果没几日就传到了北直隶,从北直隶该调任入南京的,不只是卢祥和墨麟这两位侍郎,还有为数不少的中低级官员。

换血嘛,就是如此。

朱高煦骑着高头大马,带着一队亲兵,穿街绕巷,前往城西大营。

北京城如今的规模,跟姜星火前世是远远比不了的,甚至比之清代,从人口规模和城池面积上看,都差得很远。

元大都作为元朝的统治中心之一,人口本来很多。

但徐达大将军北伐后,元廷北逃,带走了大量的官吏、军队、百姓,给明军留下的几乎是一座空城。

洪武朝休养生息了二十多年后,有了些许恢复,可旋即就爆发了靖难之役。

北平守城战打的很艰苦,本地的人力更是随着连年征战,几乎榨取一空,如今的北京城里,街道竟然显得有些空荡荡。

事实上,现在北京城里的人口,不过只有十来万人而已,还不如后世北京的回龙观一个小区的人多。

而这十来万人里,大部分还都是军属,平民已经逃散的没多少了。

“从山西和陕西两个布政使司迁移人口,做的怎么样了?”

朱高煦随口问道。

他今年二十三岁,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不少,皮肤比在南方时又黑了不少,一团大胡子更胜乃父,穿着一件深青色的武将罩袍,腰配长刀,看上去英气逼人。

“已经开始了,预计明年开春,就会有人口陆陆续续迁移过来,也会有躲避战争的人口迁徙回来。”

靖难之役,对于整个北方和中原的破坏,是远远大于南方的。

南方不是主战场,损失的只有被抓做民夫的劳动力和上战场的士兵,而整个幽燕乃至河北腹心之地,可是全都沦为了主战场,而且还是反复拉锯的那种,整个都成了血肉磨坊,尤其是赵子龙的老家真定,那叫一个惨烈真定大营的营盘没换,可里面的兵员,可是跟割韭菜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,山西都指挥使司的兵都打光了,乃至陕西兵都空了四分之一。

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才让秦、晋两藩在靖难之役后做大。

而今天朱高煦要参观的这场演习,就是特意准备用来针对秦、晋两藩的。

今天是北京诸卫集合起来演习的日子,各卫、所的长官都已率部出城参加,一同出席的,还有魏国公徐辉祖和镇远侯顾成,以及北京行部尚书郭资。

至于历城侯盛庸和平安这俩倒霉蛋,现在还在代北喝西北风呢。

那地方可不是什么好地,南边是晋藩,北面就是蒙古人的鞑靼部,而且他们手里兵马少得可怜,万一有变,那就是被当三明治前后夹击的结果。

“驾!”

朱高煦一行人策马疾驰,穿过城门后,来到南边一片空旷的校场,另一侧此时也传来了隆隆的马蹄声,只见一队骑士迎面飞奔而来,为首者是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,约莫四旬上下,一身铁甲,从马背上下来,犹如猛虎下山,正是魏国公徐辉祖。

远离了南京令人压抑的气氛,虽然身边没有了亲信将领,但此时的徐辉祖,却明显比之在南京的时候洒脱了不少。

“此地天高云阔,纵马放歌之间,倒是多了不少豪情。”

“好男儿自当居于此方才心胸开阔,北方待得久了,反而不愿意回云贵了。”

这时,老将军顾成也纵马前来。

见顾成过来,信马由缰任由战马踱步的朱高煦勒紧缰绳,翻身下马抱拳道:“顾老将军!”

他的脸上露出恭敬之色,显得格外尊敬。

徐辉祖下马早,这时候疾走几步,想要扶顾成下马,顾成却自己一个翻身,干脆利落地到了地上。

“秦王和晋王最近不安分啊。”

顾成把马鞭交给亲卫,领头向校场的高台走去,跟南方习惯用木头搭建不一样,这高台,干脆就是用土石垒出来夯实的。

徐辉祖不敢接这话,朱高煦却没什么顾忌。

“能安分才怪了。”

如果从后世人的视角来看,那么似乎靖难之役后,原来的燕王朱棣登基称帝后就稳坐天下了。

但实际上站在永乐元年的末梢来看,情况却并非如此。

首先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依旧下落不明,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清洗和改革,建文旧臣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了,而且最忠诚于建文帝的那拨人都被砍了脑袋可不管怎么说,建文帝都是真正正统继位的皇帝,如今他的影响力依旧存在。

这种所谓的影响力,当然不是指建文帝跳出来还能聚兵反抗重登大宝,而是说他不跳出来,就始终有人心怀旧主好吧,或许更多的是对新朝、新政不满,借这个名头来聚拢人心。

建文帝如果真的出来了,事情反而简单了,派兵剿灭干净就是了。

可偏偏他消失了!

朱棣不是没派人查,但问题就在于,上穷碧落下黄泉,还是查不到。

这样一来,这种影响力虽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消失,过个十年八年,就不起效果了,但还是始终恶心人,而且最重要的是,给了藩王反对朱棣的借口。

这里面最让朱棣忌惮的,就是各自拥有数万骁勇善战的老兵的秦、晋两藩。

秦、晋两藩,在血统和法理上,是比朱棣更加靠近皇位的。

即便是朱标这一支绝嗣了,也该是朱家老二秦王这一系继承皇位,秦王不继承,才轮到老三晋王这一系,如果按照正常的宗法继承秩序,无论怎么算,都是轮不到燕王这一系的。

若是不讲法理,就讲“兵强马壮者王之”,那事情也很麻烦。

这皇位,燕王坐得,我们秦王、晋王就坐不得?

没这个道理。

而且人家的实力,可比靖难之初的朱棣强多了。

朱棣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